政府政策 藥石亂投

踏入2018年的頭兩個月,澳門已處多事之秋,政府施政有叫社會摸不著頭腦,也有怨聲載道。後者指政府事先張揚出招打擊炒樓,結果一拖再拖,加上立法會公佈法案細節,出招變谷市、放生。政府出口術令本已混亂、熾熱的市場,更添不穩因素,市況火上加油,造就不少避税尾班車之餘,也不排除有首置者盲目上車,承受風險,影響甚大。如此作法,幾面不是人,怎不怨氣衝天?摸不著頭腦者,説的是突然被“翻叮”炒熱的輕軌東線,凸顯政府施政越來越無章法。 

近年,多個民調均指出,交通及房屋是澳人最不滿的施政領域,惜政府一直無解決良方,更甚者藥石亂投,問題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當中以房屋困局即樓價高企、租金超高,嚴重脫離澳人承受水平最嚴峻。可以説,現時澳門的房屋市場已非自由市場,是人為操控的市場,現階段、現條件想用市場力量去改變現況,並不現實。例如,人們常説,澳門樓價天高緣於供求失衝,供不應求,這在回歸後的十幾年確是供應太少,年均只二千個左右;但近一年多來情況大有改善,供應提升不少,若按公屋需求報告,未來5年潛在供應3萬5千私樓單位,年均6千多,加上政府遠期在新城填海的四萬多公屋供應量,為何樓價仍越走越高?這就是資訊不足、人為市場之故。 

市場力量已告失靈,房屋的投資屬性已非理性地遠遠超出居住屬性,政府必須“出招”令樓價回落至合理水平,回復居住的原本屬性,也是應有之義,否則就是失職,會令整個社會受高樓價、高租金之累,人心背離,中小企艱苦經營,經濟適度多元舉步為艱。當然,政府一直沒有完整的房屋政策、沒有穩定的公私樓供應,過去出招未對症下藥,無法令樓價回落也是事實,正如今次“出招”依然未夠辣,相信作用有限且有效期會比過往更短,但絕不能因招數不辣而否定“出招”去矯枉過正這動作。針對房屋問題,政府必須有房策、穩供應、有計劃。 

政府現對房屋市場的施政是拍腦袋式,輕軌更是。輕軌是澳門開埠以來最大的公共工程,惜好事多磨,由提出至今十幾年一直未能成事,被諷刺為大白象,現只氹仔線可望2019年底前落成兼通車,最重要的澳門半島段未有突破性進展。冷不防,運建辦日前釋出新消息,按顧問公司建議,短期內將研究“東線”,去連接關閘、新城填海A區,以及北安碼頭,全長7.8公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更反駁議員質疑,東線不入住宅區,是“賭場專線”的言論,強調東線連接多個口岸,有助發揮氹仔線的作用。羅司還明示,政府現時的工作次序是氹仔線、媽閣站、石排灣線、東線。 

誠言,東線不是新鮮事,在相關規劃文件中早有提過,但社會聚注於北段、南段,故鮮有被提起。筆者認同“東線”先建有必要,可連接不同口岸,將大量旅客送往氹仔酒店旅遊區,釋放巴士等公交讓澳人使用。然而,因東線而起有三大問題,一是如何與第四通道協調?二是與澳門半島的北段有重疊之嫌?三是輕軌整體計劃及部署如何? 

眾所周知,第4條跨海通道會接新城A區、氹仔北安對開新城 E1區,當局早已決定用大橋設計,亦已完成可行性補充論證工作,報告已交中央待覆。問題是,現時第4大橋方案沒有考慮輕軌,意味著東線很可能要另覓“通道”,但在A區再建一輕軌跨海大橋似乎不合理,若建輕軌海隧,在差不多的位置“一橋一隧”,無論在資源運用、設計及施工上亦有不妥之處。 

因東線而起的另一個未解之題是,東線連接關閘、A區,路線上與早年政府公開諮詢,並表態會採用的北段沿海高架方案似有重疊之處,到底北段建不建、如何建未有答案,可以肯定的是,當年大費周章的諮詢及結果或作用不大。由此又衍生出澳門整套輕軌如何了的問題?在澳門半島還有方案已定的南段,即觀音像皇朝區一帶的線路不在政府的優先興建之列,這是澳門半島的政經心臟地帶,到底方案有否改變及何時建?還有西灣站、南灣站呢?以上問題政府通通無答案,予人的感覺是毫無章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社會並非要求過去的方案一成不變,更非要政府一次過建成包含全澳的整個輕軌工程,這是不現實,但政府必須有整體計劃,包括路線走向、預算、與建計劃等,否則難以控制,必造成社會內耗,公帑無法用得其所,當局必須三思。 

文:甄慶悅 

(原載於2018年2月《商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