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形勢複雜 澳門難獨善其身
5月底世界蘊釀巨變,全國人大通過“港區國安法”中美旋即進入準冷戰,其後進程及影響未知數,全世界在觀望、評估中。環球疫情持續,哪怕歐美先進國家陸續社區解禁,外圍不穩依舊,中港澳亦在“半封關”之中,高度依靠中國旅客的澳門經濟一落千丈,等開關似是復甦的唯一希望,只是開關不易,除疫情考慮外,涉及複雜的政經形勢,暗湧重重。特首賀一誠說,澳門必須做好過緊縮日子的準備,此話不假。
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澳門旅客幾乎絕跡,近月經濟數據相當嚇人,儘管社會早有心理準備,例如首季GDP按年跌48.7%;2至4月總體失業率增至2.2%,細分下的本地居民失業率增至3.1%。5月份賭收17.64億澳門元,按年大跌93.2%,連續8個月按年下跌。2020年首5個月的累計賭收330.04億元,按年跌73.7%。關口一日不開,澳門經濟難言起色,此路人皆見,何時開關只有天曉得。筆者原本預計,受中美角力影響,中央必力保香港經濟不被打倒,或於短期內放鬆通關。怎料香港6月2日宣布,將延長內地、澳門和台灣抵港人士要接受強制檢疫的規例到下月7日,並延長海外抵港人士接受強制檢疫的規例至9月18日。此一舉動説明,三地開關沒我們想像般容易。
通關既是疫情、經濟問題,亦有政治考量。除此之外,澳門政、經兩面受困。政治方面,外有中美角力白熱化,內有“港版國安法”之憂,這可視為暗湧。就中美角力,澳門無話語權,哪怕六大博企之中,美資佔半壁江山。就國安法,澳門2009年早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工作,近年相關配套立法、執行機構如國安委等亦基本完成,“港版國安法”本不關事,惟全國一盤棋,內地、香港政治氛圍越收越緊,澳門豈能獨善其身?現在的問題是,全國人大常委最終的立法決定,會否如之前傳出般,中央國安機構將“進駐”香港,甚至派人到港執法,還是近日有官員放風聲説的“港事港辦”?澳門沿用的“澳事澳辦”會否繼續落去,還是跟隨香港新的一套做法?現階段香港的立法細節未知,澳門政府取態如何,傳媒應該跟進。
站在澳門人立場,當想維持現狀,以不變應萬變,保持澳門自由、開放、寬鬆的城市特質,對澳門、中國最為有利。內地的相關法律、制度不應亦不適合引入澳門,否則自毁長城,澳人聞之而色變。被譽為一國兩制總設計師的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曾經説過,既要防左,也要防右,但主要還是防左,這對今天的中港澳尚有現實意義,各方都要警惕。
若説,澳門政治形勢為暗湧,經濟方面的問題則是明擺在枱面上的困難。據特區政府思路,將全力提振經濟、扶助中小企業、保障居民就業、穩定居民生活,同全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並將寶押在區域合作之上,橫琴為起點及重點,這可視為開源。賀一誠更説,受疫情影響,財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政府將更勤儉節約,要求各部門將非工資開支至少壓縮一成,這便是節流。
面對經濟危機、財政赤字,開源節流為正常做法,但節流容易開源難,遠水難救近火。坦白説,區域合作講了很多年,廣東、澳門2011年更簽訂了“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但困於法律等種種原因,舉步為艱。此由三地政府應對疫情而作出的封關安排,可見一斑,絕非中央一紙公文便水到渠成。再者,必須一再強調,澳門在大灣區規劃無論政治上、經濟上均無法不做,惟不能將所有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中。澳門縱使細小,幾百年來都是食四方飯的,視線應同時放到葡語系國家及國際市場之上,這才能叫特區。
文:甄慶悅
原載於2020年6月《商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