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物資及防群集才是全民檢測關鍵

廣東疫情嚴峻澳收緊防疫更要人性化
生活物資及防群集才是全民檢測關鍵
自去年內地基本控制疫情後,本澳逐漸進入常態化防疫,除維持七日有效核酸檢測外,內地與澳門的人流往來也逐漸恢復,早前內地入境本澳旅客數更達到日均三萬的疫情新高。
然而,因應廣東省疫情受變種病毒影響日趨嚴峻,特區政府日前宣佈,六月八日起所有往返廣東與澳門的人士有效核酸檢測由七日有效,大幅減為四十八小時內,新措施對每日需跨境往返的本澳居民、數千跨境學生及教職員,以及以萬計的外僱,肯定造成極大的不便和額外負擔,但作為與珠海實施聯防聯控的澳門,為保兩地人員基本和必須往來,也必須跟從配合。
核檢有效減至兩日經常往返人士成磨心客觀而言,澳門與廣州、佛山等地地緣人緣相近,過去兩周便至少有五千三百多人往來三地,加上每日數萬的跨境居民、師生及外僱等,要嚴防輸入,確實有必要管控好第一道防線。但站在人性角度,經常往返兩地人士變相隔日一檢,變相令檢測需求大增三、四倍,檢測時間大增,每月檢測費用也飆升至每月過千,確實賠了夫人又折兵,但因無選擇,只能無奈接受。
當然,新措施也勢必令非必要的兩地往來大為縮減,要知道,有不少人早已習慣七日核檢,且準時再檢續期,確保澳門任何時候均可跨境往返兩地,新措施下,非必要的兩地往來勢必大減,肯定有利管控疫情,但剛開始復甦的旅遊業也勢必再受沉重打擊。
不出所料,新政策首日實施前,內地檢驗站大排長龍,澳門數千跨境學童也要即日集中到綜藝館檢疫,其他檢疫站也人流不絕。筆者期望政府應增加檢測點和預約名額等針對性措施,縮短相關人士排隊做核檢的輪候時間,更應合理下調檢測費,必要時提供一定支援,確保有關人員能夠配合防疫新要求,盡量減低對他們的影響。
隔日鼻檢難頂跨境學童應可選口咽檢測 翌日,教青局及衛生局亦已即時在黑沙環青年活動中心增設臨時核酸檢測站,專為跨境學生提供免費的核酸檢測,減少跨境學生奔波,工作值得肯定。
但有家長及老師反映,跨境學童過去主要在內地作「口咽拭子」檢測,不習慣接受「鼻咽拭子」採樣,故不少出現抗拒及哭鬧,甚至有學童採構後有鼻出血。有家庭醫生亦擔心,跨境學童過兩日一次反覆「鼻咽拭子」採樣,很容易導致鼻黏膜出現損傷。
翻查資料,本澳去年因有六歲兒童在「口咽拭子」檢測時反抗咬斷拭子棒及吞下,故當局硬性規定所有兒童必須以「鼻咽拭子」採樣是有一定原因。但考慮跨境學童已長期恆常接受「口咽拭子」採樣,再出現咬斷拭子的風險可謂「微乎其微」,故本人建議衛生當局能與教青局協調,讓跨境學童可選擇「口咽拭子」,減少對學童的生理及心理影響。
因應內地疫情,本澳亦收緊防疫措施,並開始實施綠碼出行,除以往進入特定場所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到食肆用膳亦須「亮碼」,但由於沒有配套措施確保政策徹實執行,綠碼出行實際上只變成官宣口號,有沒有綠碼同樣可通行無阻,措施只是影響一些無手機,又遵守政府措施的長者或小童。
 為配合綠碼出行措施,當局實有必要為長者及小童提供方便,例如由有服務中心的政府部門,或在政府的自助服務機,協助長者或沒有手機學童列印健康碼,且為降低列印門檻,當局應考慮在現時健康碼設計中,加上文字表現綠、黃及紅色,方便黑白列印。
應助無手機人士印健康碼長遠應有出行程式 客觀而言,考慮到本澳暫未發現社區病毒源頭,加上嚴格要求所有巴士司機逐一檢視乘客健康碼,確實會嚴重影響繁忙時間交通,暫不執行必須出示健康碼上車也屬情有可原,但筆者認為,政府只要強調紅黃碼人士不能乘坐公交,否則須負刑責,以及司機有權拒載黃紅碼人士就可以,但當局表示司機有權抽檢健康碼,將責任卸給前線司機的講法,筆者難以苟同。
 在疫情期,嚴格要求出示健康碼本來無可厚非,但實質操作上,健康碼內容均為自願填寫,僅靠信任,只有少數情況,例如政府急診醫生會因為病人發熱及染疫風險等,將病人調整至黃碼及紅碼,但由於健康碼僅得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等,拿其他人綠碼出示基本無法分別,這種瞞騙行為當然不值得鼓勵,發現後也必須嚴格執罰,但在目前機制下,也幾乎難以被發現的,再者,由於目前健康碼僅作為憑證展示,沒有任何行蹤紀錄,萬一日出現疫情,也僅能通過有關人士記憶才能找出傳播鏈的行蹤。
必須指出,萬一不好彩疫情殺到,防疫措施必須嚴格執行,否則防疫戰線定必決堤崩潰。為此,歐美及周邊多個地區,都通過資訊科技及手機應用,高效嚴格執行健康碼或紀錄行蹤,以便在病毒傳播時有效找出可能的傳播鏈,只要通過香港的「安心出行」又或台灣的「簡訊實聯制」(即非智能手機通過短訊也能記錄行?)都是可參考的經驗,當然政府如何通過開源程式的設計方式,確保有關資料不便濫用及暴露個人行蹤,也是有關程式成敗的關鍵。
全民檢測非萬能但可大降傳染率 另一個公眾關心的疑問是澳門到底應否做「全民檢測」。據筆者向有關專家請教,新冠肺炎變種病毒進化得越來越難防避,尤其越來越多的無症狀感染者,以及傳播能力極高的病毒變種防不勝防,客觀而言,只要如去年武漢的嚴格封城才能有效阻截其傳播,但其經濟和社會成本太高,故今次廣州爆疫,雖然廣州人員流動極頻繁,但也僅採取逐區封閉,再加全民檢測的方法處理,有關措施雖然不能確保病毒不傳出,但內地經驗顯示,措施能有效將傳染率降低少於一、甚至接近零,至少趨勢上能遏止傳播。
故澳門若真的發現社區感染,尤其無症狀感染源頭,實行個別區域封閉及全民檢測也實屬無奈之舉。政府表示四日可完全檢測本澳人口,但專家認為,根據內地經驗,有關措施成敗關鍵不在檢測操作,更重要是如何確保被封區域居民的基本生活正常及物資派送,以及在全面檢測時盡量避免群集導致的交叉感染!
全民接種疫苗是抗疫唯一出路 說回疫情,近日多國、台灣及廣東均因變種病毒引發疫情,甚至有醫生直言,有關變種病毒是各項人為防疫措施下的「選擇」,不少新變種病毒都有傳播能力強、無症狀感染、潛伏期長等特點,以便能突破目前各項的防疫措施,只要我們一日不能通過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屏障(接種率七至八成),病毒仍是會因應我們的防疫措施,不斷進化,突破防線。
唯一可幸的是,目前的疫苗大部分對現時的變種病毒,仍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尤其是防止絕大多數的重症及死亡率,故全民接種疫苗,仍是唯一能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唯一方法。
有人或會疑問,既然病毒不斷進化,為何疫苗能夠終結疫情?實際上,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後,幾乎已不可能在地球上消失,亦會一直與人類共存。全民接種疫苗構成群體免疫屏障(接種率七至八成)的目標,不是完全消滅新冠病毒,而是要降低其傳染力,以及將感染病毒的重症率及死亡率,約10%及2%,前者就算救回性命,不少都有嚴重後遺及病發症,大量重症也會令醫療系統崩潰,從而增加死亡率及重整率形式惡性循環,接種疫苗後,新冠的重整及死亡率可大幅降低至趨近於一至零,令新冠的影響力降至與季節性流感相當,人類社會才能恢復正常。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訊報專欄:宇論滔滔2021年6月11日】
http://www.sonpou.net/1106/Yu.htm

相關文章

執筆之時,衛生局剛接獲內地通報,中山市坦洲鎮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兩名澳門人因與確診患者在一月九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