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水患 民生之重
新冠疫情變幻莫測。5月底,廣東疫情趨嚴峻,幾近半封城狀態,連帶澳門也緊張起來。防疫措施升級,會否為疲弱的經濟復甦再施重擊,仍是未知數,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澳門經濟仍內外交困。
新冠疫情持續一年多,大大超出人們甚至專家們的預期,對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整體而言,澳門防疫工作至今都做得不俗,經濟早進復甦期,惟澳門是個高度依靠外力的外向微型經濟體,博彩一業獨大,儘管自身準備好,復甦最後「一里路」還得看外圍,並非澳門獨自可以走完,故復甦力度一直受環球疫情反覆所拖累,比預期要慢。五月在「五一黄金周」加持下,賭收終過百億之數,但104億元,與政府預計全年1,300億元賭收目標所需的月均108億元相比,仍有少許距離。
叫人憂慮的是,隨著廣東、澳門防疫措施升級,旅客及賭收將受挫。執筆之時,澳門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1%,創11年新高,就業不足率也逾4.8%,這對社會敲響最大警鐘,此類數字有一定滯後性,實際情況可能更糟糕,當局須未雨綢繆。若失業人數持續上升,進行中的帶薪培訓計劃恐難應對,需有新的法寶,尤其「外僱搶本地人飯碗的質疑」火上加油,明確的勞動政策、外僱政策要快馬加鞭。
筆者沒水晶球,不知疫情還會持續多久。換作外地,應對如此低迷的經濟環境,政府可通過擴張性政策,大灑金錢去催谷經濟,但澳門特區政府早動用此招,第三輪消費優惠亦於6月1日開鑼,預期了的刺激作用會邊際遞減,將來再動力的空間亦越來越窄,畢竟財政儲備並非無窮無盡。若疫情再持續多一段長時間,澳門經濟、社會情況如何,確無法想像,或許只能寄望疫苗起作用,能在一兩年內遏制環球疫情,惟還要看澳門自身的疫苗接種率。
怎也好,疫情總會過去,各國各地的經濟情況不同,復甦之路各異,主要看經濟受疫情打擊程度,沒傷及筋骨的,恢復正常生活及生産後,有機急彈。但若傷及了根本層面,復甦可能遙遙無期。澳門情況較接近後者,除疫情外,主因中央「截水喉」嚴打資金外流、境外博彩,預計未來幾年世界政經局勢持續緊張,環球博彩市場將進艱難期,故澳門只靠博彩是走不出困局的,急需新的出路,橫向、縱向均如是。
經常説,澳門控制不了外圍環境,只能先做好自己,問題是這點都未做到,六月首日一夜黑雨,姑勿論低窪與否,多區頓變澤國,多間店舖水浸貨,也有地下停車場中招,通街盡是浸過的電單車、私家車,社會損失慘重,狀況堪似中型版的天鴿之災。
如此不得不翻舊帳,水浸是澳門民生的「老大難」,碰上疫情,可謂屋漏兼逢連夜雨。沒錯,政府疫情期間推經濟振興措施,扶持中小企及就業人員,這是好事,對整體經濟起了一定刺激作用,但是次「水災」説明,不論政府扶助多少,一場大水浸就「蝕凸」,中小企寧願政府治好水患、搞好營商環境,勝過派錢派福利。簡單舉個例子,當局早前在十月初五街力推彩虹屋,將多間頗具特色的舊建築油到七彩,營造「打卡點」引旅客到此一遊,在破壞原有街區風貌、實際效果被質疑之際,一場水浸即令商舖叫苦連天。彩虹屋乃門面功夫,治水、治舊、治破才是治本之道,熟輕熟重?唔使問阿貴。
要真正扶助中小企,搞好營商環境最重要,尤其舊區,治水浸為重中之重,惜特區政府多年來一愁莫展。新屆政府工作無疑做多了,前線也賣力,惟重點的防洪排澇設施總拖拖拉拉,挖路工程仍無日無之,水患不但沒改善,更變本加厲。政府必須對症下藥,正視城市經過多年發展、單位、人口增加,地下渠網排水力超負荷多年的問題,即對全澳渠網作一次全面檢視,制訂排水標準,從新設計、規劃、興建渠網,加強渠網排水能力,逐步解決日趨嚴重的大面積水浸問題,否則在極端天氣越來越多的未來,澳門不要説宜遊,連宜居都做不到,還談什麼發展?
傳新澳門協會副理事長 甄慶悅
《商訊》專欄6月號轉載
https://www.macaubusiness.com/【時事評論】根治水患-民生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