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核檢屬發現疫情後做保險 撥資源做好追蹤隔離才是關鍵

周一早上原本全澳準備復課,中午也準備與珠海恢復通關,但早上準備送女兒上學之際,突然在手機收到其他家長傳來學校門外貼出停課告示,來源雖然可靠,但我也半信半疑,即時搜索原因,原來是衛生局剛接獲鏡湖十合一樣本呈陽性的報告,故教青局要緊急煞停復課,只有無奈送女兒回家。
裝修群組源自保安群組影響較低
其實至上月廿五日開始出現隔離酒店保安群組(五名尼泊爾及一名中國籍保安監控)確診後,再經歷第二次全民核檢,以及「十.一」未如期通關後,社會本來期望爆疫十日後,能夠復課及通關,讓澳門運作盡快恢復,但好事多磨,十月四日單日爆發三例確診(裝修群組相關共四例確診),且源頭未明,確實令本澳社會再次出現恐慌。
幸好,初步調查發現本澳第66例確診者(尼泊爾籍醫觀酒店保安)和第74例確診者(越南籍裝修外僱),曾在9月 24日乘搭同一巴士約 14分鐘,期間站在旁邊和坐在前後座位。根據車內監控證實 2人曾觸摸同一條柱,認為 2人有空間和時間上的交集,不排除因此受到感染,其影響肯定會較無源頭個案為低。
復課通關決定有數據支持非倉卒
正如筆者在上月底公開支持疫情穩定應盡快復課,因為作為家長都明白,長期停課不單影響學生學業,更重要是雙職家庭難以照顧和兼顧學業,故盡快復課確是大多數家長的迫切訴求。而政府的通關和復課是否過急,確實有討論空間。其實隨著大家對新冠病毒的了解漸多,我們對其防控確實是可做到更精準,以便將其對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
因為根據現有的統計數據,新冠病毒在首 7天內發病佔比約為 93.2%, 10天內發病佔比為97.7%,14天內發病機率為百分百,(Delta病毒潛伏期更少),加上保安群組在9月24日已被隔離,雖然他們有一定的社區活動,但只要能夠找出密切、次密切接觸者和共同軌跡人士,以及展開全民核檢,所有人核檢均為陰性,評估總體風險低,故這就是粵澳兩地均認為是適合的時候恢復社會活動,包括通關復課等的科學基礎。
故客觀從整體分析,當局決定在十月四日通關復課是合理的,因為十天後病發率已達97.7%,只是當局在追蹤共軌人士有漏網之魚而導致病毒被傳入社區。十月四日爆出確診個案和裝修群組後,筆者也確實憂心會屬無源頭的確診,將令追蹤難度大增,也意味著疫情或已擴散。
做好追蹤隔離不會出現裝修群組
但幸好,經疾控調查發現第74例確診,曾在9月24日與第66例(當晚已被隔離)乘搭同一班巴士,不單坐在附近,且曾觸摸同一扶手柱,但第74例在9月25日時全民核檢陰性(仍在潛伏期),加上使用的是不記名澳門通卡,當局未有成功追蹤到第74例人士作隔離,讓病毒流入社區,並感染其他裝修群組,故客觀而言,如我們能做好保安群組的所有密切、次密切及共軌人士的追蹤隔離,就不會爆發第二波進入社區的裝修群組疫情。
不少意見認為,單是一次全民核檢不能篩出所有染病人士,今次第74例就是一例,按目前初步調查,他極可能是在9月24日與第66例因同坐巴士感染,並在翌日核檢仍為陰性,故有不少意見認為,必須要進行多次全民核檢才可篩檢出社區潛在的病毒源。
做好追蹤隔離較多次全民核檢更高效
但換一個角度,第74例雖然未能在全民核檢被篩檢出,但他本來就應屬有共同軌跡被隔離,只要當局能夠做好追蹤,社會成本明顯遠較多做一次全民核檢為低。
從科學的傳染病管控,通過確診者的隔離,密切、次密切接觸者和共軌人士的追蹤和盡快隔離的「圍堵」方式,其實遠較全民核檢的「大海撈針」式更高效,只是因為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強,在「圍堵」之餘必須加上「全民核檢」作為保險,在內地經驗是能有效確保清零。
按照珠澳兩地的聯防聯控的共識,相信未來本澳若再出現社區確診個案(即病毒有機會存在社區),本澳都會作一次全民核檢作保險,並會在確診者的居住及工作區設紅黃碼區作為精準防控,以及追縱隔離所有密切、次密切及共軌人士,並維持社會基本運作及通關,客觀而言上述防控措施只要切實執行,理論上是能夠達到有效防控,並能維持通關及兩地正常往來。
追蹤隔離缺資源人手是最大防疫漏洞
故筆者必須指出,尤其在第二及第三次全民核檢安排已較首次明顯改善,但筆者在這段期間處理個案時發現,衛生當局在處理密切、次密切和共軌人士的追蹤、檢測和隔離,以及紅黃碼區及高危場所的圍封隔離及檢測,礙於人手及資源極為短缺,實際工作效率不高,筆者在此認真呼籲,政府和社會更應集中精力,調配人手和資源,協助衛生部門做好上述工作,才是目前防疫的真正當務之急!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訊報專欄:宇論滔滔2021年10月8日】
http://www.sonpou.net/0810/Yu.htm

相關文章

執筆之時,衛生局剛接獲內地通報,中山市坦洲鎮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兩名澳門人因與確診患者在一月九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