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行政長官閣下:
新冠肺炎疫情已踏入第三年,本澳控疫上確有一定成果,但經濟、就業和社會民生均受到極大的影響,再加上政府對博彩業的大調整,就算疫情完結,本地經濟也難以恢復疫前水平。
據官方統計,本地居民失業率由疫情前(2019年第4季)的2.3%急升至去年底的4.1%,失業人數達到1.2萬人,就業不足居民更達1.5萬人,當中失業超過一年者更達二千人,是疫情前的十倍,疫情期間,月薪1.6萬至4萬元的本地居民大跌9.3萬人,低於1.6萬元的則大增6.8萬人,但截至2022年2月底本澳仍有16.8萬外僱。2021年底六大博企聘用的外僱更逾2.3萬人,比例逾23%,甚至較十年前的20%不減反增,工薪階層確實處在水深火熱當中。
請問特首閣下會否明確要求六大博企、中資建築公司和所有外僱比極高的大企,必須在外僱合約到期的三個月前,以相關職位的本地人薪酬,並在勞工局的監督下進行職位配對,真正還職於民?會否推出津助式的在職見習計劃,降低中小企聘用本地人的門檻,協助本地人轉職?
現時本澳大多中小企的營運資金也在「動態清零」,政府會否推出類似香港的針對性援助,讓中小企繼續營運和保住居民職位?盡管疫情變數仍多,但政府會否制訂較明確的經濟復甦的方案和時間表,讓中小企能夠及早作出相應的部署或決定,而不是漫無目的消磨意志和被動清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