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電梯扶梯風雨連廊 方便長者及居民無障礙出行
特區政府近年一直提倡「綠色出行」。事實上,澳門半島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長約4公里,只要解決高低差或跨山的障礙問題,以及創設全天候的步行環境,澳門絕對是適合步行的城市。提升居民的步行比率,不單是解決出行的最高效辦法,對環保和居民健康都有重大裨益,故政府在多年前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提出要創造舒適的慢行環境,行動措施包括提升弱勢用路人士出行安全、優化舊區人本交通環境、構建新區完善的步行系統等。
近年政府亦透過新建慢行系統如山邊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等,完善社區和跨區步行環境。剛完成諮詢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亦提出,以優化步行環境、提升行人過路安全及便捷性為重點,對已有步行系統進行品質提升,創造一個更安全、舒適和便捷的步行出行系統。
2016年8月1日啟用的愕街自動扶梯系統,為每日大量需要前往山頂醫院的居民提供便利,但由於系統只設有上行往東望洋新街的電梯,當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需要從東望洋新街往雀仔園街市方向時,就只能由愕街自動扶梯旁的斜路或羅憲新街的石級前往雀仔園及水坑尾,對於不少行動不便的長者極為不便,下雨天更經常有行人滑倒。
翻查資料,早於2012年當局已計劃分別在愕街和羅憲新街興建自動步行系統,當時的構思是羅憲新街設單向上行扶手電梯,而愕街則設單向下行電梯。最終當局僅建成愕街單向上行的扶手電梯,下行電梯的建設計劃則一直擱置至今。
除愕街以外,因地勢的關係,本澳不少道路存在高低差問題,以位處舊愛都酒店旁的高偉樂街為例,現時僅靠數條梯級連接得勝馬路和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缺乏無障礙通行設施,令長者、行動不便或推嬰兒車人士難以上落。
另外,全長700米的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於2021年6月26日啟用,同日亦取消基馬拉斯大馬路的斑馬線,既為該區途人提供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亦提升基馬拉斯大馬路的交通效率。但本人收到有居民反映,指空中走廊沿線4個上落點雖設有雨篷,但鄰近濠泊、濠庭都會、濠景花園和至尊花城的上落點雨篷與大廈騎樓並沒有連接(詳見附圖),下雨時居民往往需冒雨而行,十分狼狽。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當局早前在立法會口頭質詢會議上回覆本人提問新中央圖書館項目,是否會包括興建高偉樂街與得勝馬路的升降機時表示,項目會有相關安排,冀能保護舊愛都酒店旁的石牆樹之餘,亦有空間做無障礙通道,現時仍在設計當中。該升降機可否盡快施工及提前投入運作方便長者、行動不便或推嬰兒車人士無障礙通過?
二、據「2021年人口普查詳細結果」顯示,在各個統計分區中,荷蘭園區為65歲或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佔17.1%,達4,613人,排名第二高,連同大量需要到山頂醫院看病的居民,愕街自動扶梯系統方便了不少長者和居民,但由於扶梯只上不落,不少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只能取道旁邊的斜路或羅憲新街梯級下行,不單不便,甚至容易產生危險,當局會否在該區興建下行方向的自動扶梯或無障礙通行設施,方便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安全通行?本澳已踏入老齡化社會,無障礙出行環境的需求正在急升,當局會否主動為本澳存在高低差較大的街道,例如花王堂街與關前後街之間的快艇頭里、美珊枝街和馬忌士街之間的瘋堂斜巷、下環街與亞婆井前地之間的太和石級和龍頭左巷、沙欄仔街等,增建升降機或扶手梯等無障礙通行設施,讓長者、行動不便或推嬰兒車人士實現無障礙出行?
三、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沿線4組上落點的雨篷均未有與緊鄰大廈騎樓連接,雨天時令途人十分狼狽,該項目設計及興建時,為何沒有將上落點的上蓋與接連大廈連接?正在動工的「橫琴新街坊」項目內有建築物及行人天橋等均會通過「風雨連廊」連接,政府會否明確今後在分區詳細規劃中,明確所有行人天橋能夠無縫連接緊鄰大廈的騎樓,實現「風雨連廊」方便行人?此前,會否先在所有的政府建築物及大廈鄰近的行人天橋實現無縫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