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乏力外僱額竟超疫前外僱數 審批無標準本地人淪為替補

經濟乏力外僱額竟超疫前外僱數 審批無標準本地人淪為替補

  根據勞工局資料,疫情前持有藍卡的外僱人數最高峰時逾19.6萬人(2019年11月),但在經濟環境轉差,本地人就業環境極不理想,大量畢業生及年青人仍在尋找工作下,本澳在今年5月已批出逾21萬的外地僱員聘用許可(下稱「外僱額」),意味本澳已批出的外僱額較疫情前實際外僱人數更多,難怪令大量本地打工仔質疑特區政府的「本地人優先就業,外僱退場機制」早已淪為全無意思的口號!

勞動人口外僱佔近半為何澳人就業仍困難?

  更值得留意的是,根據統計局2023年的就業調查失業人口之中,主要希望從事的行業包括:酒店及飲食業約2,000人,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約1,900人,建築業約1,500人,批發及零售業約1,300人。根據勞工局的統計資料,截至2024年5月底,上述行業的外僱人數和比例分別為:酒店及飲食業51,190人,佔63%;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10,552人,佔比11.8%;建築業29,912人,佔比66.3%;批發及零售業21,219人,佔比34.6%;單是這四個行業,外僱總數就逾11.2萬人。

  必須指出,礙於外僱比例極高(截至今年3月底就高達四成八),加上統計標準等原因,只要外僱越多,本地失業率就會被溝淡而降低,就算是本地人失業率,也不會計算非居於本澳的澳門失業人士,再加上大量本地居民淪為外僱替補的兼職恆常化,本澳現時的失業率完全反映不到本澳打工仔的就業問題的嚴峻。

居民想從事行業外僱今年仍逆市上升?

  在本地經濟轉差,就業情況極不理想,年青人難以找到合適全職的形勢下,政府理應收緊外僱額,回應本地居民就業需要。但今年首季,本地失業人口主要希望從事的行業所批出的外僱額均錄得大幅上升,例如,2024年第1季的外僱批准人數,建築業是11,616人,較2019年第4季增加1,113人(+10.6%);批發及零售業是4,114人,較2019年第4季增加1,147人(+38.6%);酒店及飲食業是9,323人,較2019年第4季增加4,396人(+47.1%)。再者,2024年1月至5月勞工事務局批准的外地僱員人數總共68,469人,當中佔72.5%屬於上述行業,人數接近五萬人。難怪有本地居民向筆者投訴指:「當局如斯態度,勞工事務局應改名勞工輸入局!」

  不諱言, 由官方統計本地失業居民最希望從事的相關行業當中,當局不單未有實質措施傾斜解決失業問題,相反更加大力度批准相關行業配額,令相關行業的外僱總數和最新批准的人數都不跌反升,完全沒有體現出特區政府扶助本地人優先就業的決心,甚至給人倒行逆施的感覺!

政府專業培訓獲證書竟不削外僱無安排對口工作?

  今年3月當局在回覆本人的書面質詢時表示,在輸入勞動力方面,當局對於本地居民有意向及具條件擔任的職位,在任何情況下均會先作出轉介,並結合外地僱員的退場安排,以增加本地求職者成功獲聘的機會。但事實上,就連特首在立法會公開推介的「裝配式建築吊裝工帶津培訓課程」,在現時長者公寓及新城公屋多個採用預制件技術的項目仍在動工且聘用大量外僱的情況下,三十多位本地學員受訓並獲得當局認可的證書後,竟然未獲安排相關職位配對,勞工局只提供地盤雜工、服務員或清潔工等不對口且薪酬較低的配對職位。難怪工友批評,當局在有本地認可能力的僱員供應下,仍然不削減相同職位的外僱,政府「推動居民考證、提升就業技能」根本就是口號!經驗證明,當局再多的培訓,也不及真正削減相應行業外僱名額來得實際!

免稅零售外僱逾百本地人被放無薪假政府冷眼旁觀?

  必須承認,受到內地旅客消費乏力,內地購買外地品牌越趨容易及選擇眾多等因素,本澳奢侈品零售正面臨結構性衝擊,但由於政府審批外僱把關不嚴,外僱退場亦是有名無實。其中一家本地大型免稅奢侈品零售店在仍擁有逾二百多個外地僱員下,逾千本地員工「仍被要求自願放無薪假」。根據傳媒報道,原本應是旅遊旺季,該公司卻重推無薪假措施,向全體員工發放「休期申請同意書」,邀請他們自願在7月和8月最少各放3日無薪假,合共至少放6日,更有本地員工指出,其直屬上司向其表明需要100%同事參與,更指「公司以後秋後算賬,我也幫不了你們。」

  更令社會不滿的是,儘管事件受到傳媒公開報道,勞工局在公開場合被追問時只回應:「暫時無接獲本地僱員的任何投訴」,更表示從媒體得悉事件後便主動約見相關公司,並提醒外僱是臨時性補充本地人手不足。」但未敢承諾確保有外僱之下,本地員工不能「被要求」放無薪假,令事件不了了知,足見當局對保障本地僱員的決心至今仍停留於口號! 筆者在此促請政府,必須向公眾交代到底有否實質行動避免本地僱員被要求放無薪假,以及相關公司到底有否依法被削減外僱額?

斜槓需求遠被誇大政府缺實在青年就業政策

  近年雖有意見指年輕人傾向追求斜槓生活,較不願意接受全職工作。事實上,筆者收到不少的求助均反映,年輕人只是找不到穩定及有發展前景的工作,才從事多份兼職生活,故就算人工稍低或工作較辛苦,也希望能夠尋得全職工作專心發展事業。受到疫情影響,加上政府缺乏保障本地人就業政策、批出大量外僱額等因素,令年輕人根本難以覓得較有前景或收入較好的全職工作,更認為關鍵原因是政府外僱額審批寬鬆,企業更願意聘用相對「穩定又低薪」的外僱,企業對本地人要求變相苛刻。目前大企業就算招聘酒店前台、服務員,以及零售品牌銷售員等主要面對中國遊客等前線職位,面試官經常苛刻地以沒有相關經驗、外語能力不夠好等原因不聘用本地人,走過場後就獲得批准外僱配額,但對同職位的外僱則無同樣要求。

中介公司請本地人兼職當外僱後備成現實!

  諷刺的是,不少原已獲批大量外僱額的博企非博彩職位,又或博企內的食肆及展銷活動等,為了配合節假日或旅遊旺季的需求,又會恆常以外判方式通過中介公司,在幾乎沒有履歷要求下招聘本地人以時薪受僱於中介公司,以兼職方式提供與外僱一樣的工作。情況甚至已蔓延至不少政府外判服務,其職位均由中介公司聘請,不少甚至以長期兼職作為招聘條件,更發展成只要當日僱主發現人流不旺,本地僱員會被即時通知不用上班,這種畸形的方式不單令本地人完完全全成為外僱的後補,亦難以找到全職工作及向上發展的機會,曝露了當局審批機制根本完全保障不了本地人!

  客觀而言,到今日仍然只有不能輸入外僱的職位如司機、賭場莊荷及主任、政府工等,本地人權益及薪酬才得到合理保障,當局有必要針對本地人有意及有能力從事的職位,尤其前述居民有興趣從事行業及文書職位等,主動取消大企相關職位的外僱額,讓大企承擔起培訓本地人才梯隊的責任,讓本地人有機會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及職涯發展。相關外僱額的明確限制,更應建基於對本澳人力市場的全面分析及求職者的需求,制訂清晰及可預期的限制標準。

僅剩無外僱行業方能保住工作就業及待遇

  由於政府缺乏短中長期的本澳居民就業政策,加上外僱審批無客觀標準,本澳年輕人難以穩定就業問題趨嚴峻,近年政府只是著力不斷舉辦招聘會,但卻無視招聘會成效低,以及越來越多企業,包括六大博企、甚至政府的外判服務通過中介公司長期以兼職方式聘用本地人擔任有大量外僱的職位等情況。早已令本地企業和本地僱員都覺得招聘會流於表面化、形式化,根本無實效,不少本地求職者也不願出席。很明顯,政府只靠辦招聘會、培訓課程等方式,已不可能改變本地弱勢僱員淪為外僱後補的事實。

宇論滔滔 □ 林宇滔
立法議員、傳新澳門協會副會長

訊報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sonpou/posts/pfbid07hQv3UtzxTc64RCnb3D39MMxcuCXFdZ5nFWm1Tba6EgwsML6TKw7xjjBFTFam7H4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