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培訓課程名額及認受性

為提升本地居民的職業技能,協助本地人就業,提高行業的質素及水平,近年政府、高等院校及私人機構等都開辦了各式各樣的職業培訓課程,部分課程有政府資助,亦有部分課程配合職業技能鑑定,通過考核可獲得本澳甚至內地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明,因此不少課程十分受居民歡迎。

有居民反映,早前勞工局與澳門旅遊大學開辦的基礎網路營銷實務課程,課程22個名額有105人報名;剛公佈名單的會展專員(中級)課程20個名額高達227人報名、Shopify網上商店設立與網上創業實務課程22個名額亦有230人報名,十分受歡迎;而職場英語培訓課程的初級及中級分別均開辦到第八期,每班亦只有20個名額,由於不少課程若報名人數超出學額,均以抽籤方式決定錄取名單及候補次序,若運氣較差可能報名多次亦無法參加課程。
另外,在發佈資訊上,除澳門旅遊大學外,其他課程均沒有公佈報名人數,無法得知課程是否受歡迎或競爭大。再者,現時大部分課程均沒有固定、恆常的開課日期,僅有部分專題計劃(例如會展、數字技能、酒店及飲食等)有列出2024年的課題及考證開辦計劃,讓有意學習其他技能的人士難以有效地查閱資料及進行職程規劃。

對比疫情前,本澳的經濟環境及就業結構已有較大的變化,不少居民考慮「轉換跑道」,嘗試不同的行業或尋找更穩定及有前景的工作,由於缺乏經驗,或需要參加培訓課程學習新技能,希望獲得更多工作機會,但不少求職者向本人反映,見工時經常被指沒有相關經驗不聘用(尤其是大型企業),對於轉行的人或剛出社會的新人根本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提議政府因應行業需要制定實用而且企業承認的課程,幫助沒有經驗的人士更容易入行。

為此,本人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現時不少課程報名人數比名額超出數倍,需要以抽籤決定,有意參加的人經常報不到名,當局有否檢討課程的效果及有何清晰具體的目標,滿足有意提升自我技能的本地居民的求學需要,推動本澳就業多元發展?當局如何實質改善課程資訊公佈,包括公報報名人數、開辦課程的恆常日期、及未來的開辦計劃,讓有意學習其他技能的人士難以有效地查閱資料及進行職程規劃?現時勞工局網站的課程資訊分散,居民難以瀏覽,當局會否進一步改善網站版面,統一標準放置課程資訊,方便有意參加及有興趣的人士?

二、現時不少居民希望轉職但缺乏經驗,雖然市面上有不少技能課程,但在企業之中沒有足夠認受性,企業面試仍以求職者的經驗為主,當局會如何向企業宣傳課程的專業性,加強企業對具備證書的應徵者的信心?現時當局已制定一系列的職業技能鑑定項目,當局有何實質措施保障持證本地僱員的就業晉升空間及待遇水平不受外僱輸入的影響?

三、過去政府曾開辦裝配式建築吊裝工及樓宇滲漏水檢測技能等培訓課程,吊裝工只開辦了三期課程共57名參加者,曾有畢業學員反映完成課程後根本沒有對應的工作崗位,之後亦未見當局持續開辦課程,原因為何?而滲漏水檢測課程,過去房屋局會於網站上公佈結業學員聯絡資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多滲漏檢測的途徑,但隨著「滲漏水法」生效,原本公開的聯絡資料卻被刪除,去年當局在回覆本人有關質詢時表示,由於「滲漏水法」已明確規範具資格簽發滲漏水檢測報告的合資格實體,故不再公佈「樓宇滲漏水檢測技能培訓課程」結業學員的聯絡資料,以免產生混淆和額外費用,意味連政府舉辦的課程也未能獲得官方承認,以上兩個失敗例子證明當局舉辦課程時根本未有考慮學員的長遠發展,或政府制定政策時未有配合人才培訓發展,不但浪費政府資源,亦浪費居民的時間及學習精力,換來沒有用處或不被承認的資格,當局有否檢討有關情況,有何措施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當局到底何時才會建立資歷架構認證體系,讓勞資官三方有更全面客觀的人才發展方向及資歷架構標準,真正全面和長遠鼓勵本地僱員持續進修和考取證照,提高本澳人才競爭力?當局在設計課程時有否與相關部門及業界認真討論,制定其發展方向及職程規劃?

(提交日期:2024.8.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