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較早前表示,本澳於2021年受極端天氣影響,先後打破8項紀錄。事實上,環保問題已成為全人類不得不正視的議題,皆因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暖化加劇,使得前所未見的極端天氣越見頻繁,環境問題對人類的直接影響已經越來越明顯。
踏入2022年,環保局才於一月公佈了《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下稱︰「規劃」),當中提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構建綠色低碳澳門;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建設宜居宜遊城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澳門生活品質;融入灣區發展大局,深化環保交流合作」的四大規劃主線,就多個環境範疇制訂73項行動計劃及10項規劃指標。
立法議員林宇滔認為,上述「規劃」過於保守,沒有前瞻性的目標,「見唔到整體的宏觀政策,有目標、有策略、有計劃地去推動。」他認為,這份「規劃」只能算是環保局的「行動綱領」而非真正的規劃。而環保局一直以來並非無所做為,過去幾年,在地區回收工作以及立法進度上都大有改善,「但就唔係按規劃去做,而是諗到就做。」而且今次「規劃」亦跳過了公眾諮詢程序,林宇滔認為,這種簡化的操作並非好事,導致公眾無辦法提出有效的意見。
過去十年十一項指標僅兩項達標
回顧環保局之前過去十年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當中定下了十一項環境規劃綠化指標,但最終只有「區域噪音平均消减量」以及「特殊及危險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率」這兩項指標是達到預期,其餘指標則為「未能評估」或「未達預期」。十一項指標只有兩項達標,當局歸咎於「社會經濟環境變化急速,更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以及部份參照標準更新等客觀原因影響」。當中的三條規劃主線下共166項具體行動計劃中,有九成以上已完成或在持續進行,當局則認為總體落實情況較為理想。
而環保局今次推出的「環保五年規劃」中,指出,澳門當前主要環境議題包括︰應對低碳發展轉型,推動全民共同參與;臭氣問題應予重視,加強空污協同治理;固廢管理問題突出,減量回收亟需加強;強化海域環境管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把匡灣區發展機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政府期望透過今次「規劃」實現以下目標︰推動綠色、低碳的生活和發展模式、持續改善澳門環境質量、保護珍稀自然資源,優化城市綠化空間、提升環保基建設處理能力、融入區域綠色發展。對應規劃主線,「規劃」在低碳節能、環境質量及生態保育等層面設有10 個規劃指標,以量化方式跟蹤規劃的實施情况,並評估目標的達成程度。
部門不協調 指標不敢高
立法議員林宇滔認為,當局制定相關指標的目標相對低,例如「新登記輕型汽車的電動車比例」︰2020年是4.4%,當局目標是2025年增加至15~20%,亦「即到2025年,新登記的輕型汽車仍然有八成以上是燃油車輛,咁樣合理嗎?」
他指出,當局不敢設定較為進取的目標,「電動車充電器的安裝係一個死穴」,原本私人停車場的車位安裝充電設施及配套,只要按規定張貼通知15日就可以向工務局申請安裝。但後來工務局「彈弓手」,推出新《指引》突然改變一貫做法,加入份額制停車場業主根本難以做到的「三分之二業權人同意」的申請要求。林宇滔批評︰「買賣車位的時候都不需要三分之二份額同意,點解安裝個充電卻要你同意?」他認為,有關做法不單違背公共行政的一致性原則,也明顯違背政府近年推動電動車車主自行安裝充電設施,推廣電動車使用的施政方針。
指標進取還是偷換概念?
然而,一些指標看似很進取,但實際上亦有偷換概念之嫌。例如「公共巴士使用新能源車輛比例」︰2020年是8 %,當局目標是2025年增加至大於90%。林宇滔表示,這個目標看似很進取,但當局將聲稱是「純電力推動」的「增程巴士」當作是新能源車輛,雖然客觀而言,「增程巴士」的確比一般柴油車環保,但由於仍然是用車上的柴油發電機發電,實際上都是移動排放源,而「增程巴士」在內地並不列為新能源車輛。
另外,「規劃」又提到「二氧化碳排放率(噸 CO2當量/百萬澳門元)比 2005年下降之百份比」︰2020年是大於45%,2025年則增至大於55%。林宇滔表示,澳門是無煙工業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率實際上與環保無關,而只與GDP有關。「一千億賭收和三千億賭收,碳排放量不會相差很大,但賭收唔同,碳排放率卻可以是差天共地」。還有所謂的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外行人容易認為是指垃圾回收,「但實際上燒咗佢都係無害化處理」。
規劃須由特首層面主導
林宇滔表示,環保規劃需要有上層目標和政策,涉及好大的資源投放,以及需要很多部門做好配套配合,並非是環保局一個部門領導方向。必須由特首層面去制訂目標和政策,「一個規劃由一個局去做,只會是行動綱領,而不是真正的規劃。」
【新聞轉載:正報2022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