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至今已兩年多,本澳博彩業及旅遊業的收入銳減,再加上早前貴賓廳連串事件影響,本澳經濟受到沉重衝擊,打工仔、中小企首當其衝,雖然特區政府這兩年間先後推出數輪經濟援助措施「保就業、穩經濟」,但疫情卻由「最後一里路」變成現在仍未見曙光的「漫漫長路」。
比較2019年第4季疫情前與2021年第4季《就業調查》數據,本地居民的失業率兩年內由百分之2.3急升至百分之4.1,失業人數接近1.2萬人,當中,失業超過一年的人士由疫情初的200人飆升至2千人;亦有約2千人失業逾半年。另外就業不足的本地居民人數飆升至1.5萬人。
此外,月薪低於1.6萬元的就業人口,疫下大增6.8萬人,而月收入1.6萬至4萬元的人口則大跌9.3萬人,收入高於4萬元微增4,500人,反映許多本澳居民收入下跌。數據證明,居民面對的實際就業環境,遠較百分之4.1的失業率嚴重。除失業人口大增外,就業不足、無薪假和收入下降是更是打工仔疫情期間的最普遍寫照。
作為本地經濟支柱,博彩業本地僱員數目較疫情前減少逾三千人,雖然同期減少外僱數目更多,但至去年9月底,六大博企仍聘用外僱近一萬九千人,平均外僱比例亦高達兩成,最高一家更達三成,當中還未計及六大博企仍有約兩成未使用的外僱額。勞工局剛在3月份舉辦的配對會,六大博企給本地居民的職位空缺僅得690個。數據反映政府若不主動削減博企外僱額,優先保障本地僱員就業只是口號。
再者,由2020年9月截至2022年3月15日,雖有逾萬人參與勞工局的「帶津培訓計劃」,但至上月僅得約一千三百人能成功重投就業市場,仍有約八成七學員無法成功就業。當局有必要正視上述問題,研究更符合僱員和僱主需求的職業培訓、見習和配對計劃等實際措施,減低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
官方統計顯示,2021年旅客數字、賭收、GDP分別僅為770萬、870億及2,394億,分別僅及疫情前2019年的兩成、三成及五成四。不諱言,澳門經濟已經跌入博彩業開放後的谷底。
政府有責任作出更實質的經援措施,但實際上政府去年疫境期間的經濟援助投入,竟較疫情初不增反減!2020年因應疫情及經濟援助措施的推出,公共開支上升至961億元;而2021年的公共開支僅有861億元,較前一年減少100億元,反映疫情踏入第二年,政府經援程度竟有所下降!
更令人不解是,截至去年底本澳的財政儲備總額達6,462億元,甚至較2019年底疫情前的5,794億元,增加600多億元,相當於本澳七年多的公共開支總額,遠較香港的一年半為高!必須強調,本人絕對支持政府慎用公帑、用得其所,更不是要求用盡財儲,但根據《財政儲備法律制度》第五條,明確指出超額儲備「尤其可為澳門特別行政區年度財政預算赤字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資金需求提供財政支持。」
故如何善用目前逾四千八百億的超額儲備,及時作出超前投放的逆周期操作,為日後復甦經濟和未來培育多元經濟發展打好基礎,並推出真真正正的抗疫 ,推出新一輪消費補貼計劃和稅費減免措施,真正做到「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才是超額儲備訂立的原意。此外,亦應著力削減大企業尤其是博企的外僱額,讓最有條件提供職位和培訓資源的企業落實聘用本地人,並透過「在職培訓見習計劃」,津貼中小企聘用本地人,並提供培訓和見習,令居民和中小企可以見到疫情結束的曙光,真正走完「最後一里路」。